炎炎夏日,合肥连续多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,喝点冰镇饮料清凉又消暑。记者近日在探访时注意到,冰镇饮料颇受欢迎,有商家推出了多款时令水果茶1升畅享杯。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冰饮需适量饮用,不建议“猛灌”,有些特殊人群也不适宜饮用冰饮。
现象:
冰饮热销,有商家推出1升畅享杯
8月11日,合肥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,今天白天全市大部分街道(乡镇)最高气温仍将超过37度。记者注意到,进入8月以来,从2日到11日,合肥市气象台已连续10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。截至11日10点30分,“安徽未来3天高温持续”的话题已位列某平台同城榜第二。
清凉又舒爽的冰镇饮料,成为不少市民的消暑“利器”。在合肥包河区徽州大道一购物中心内的某品牌饮品店,记者观察了10分钟左右,发现顾客大多选择冰沙饮料。“天热,选冰饮的顾客确实比较多。”店内工作人员表示,点单后,顾客需要等待5到10分钟。
在其隔壁的一知名咖啡店外,两款冰咖啡的推介海报十分醒目。进入店内,多款冰咖啡的介绍和价格被单独展示,供顾客选择。“我是咖啡控,点外送影响(冰咖啡)口感,就选择打包带走。”张女士表示,到了夏天,星冰乐、生椰冰拿铁都是其最爱。
而在另一家饮品店,记者看到该店推出了“超级杯水果茶”,容量为1升,有水蜜桃、芒果、西瓜混合百香果等口味供选择,价格为22元起,现场有两名顾客商量后决定购买,“1升的划算,就买这个吧”。
专家:
不建议猛灌冰饮
“冰水进入口腔,各种神经和舌头顶部的冷觉感受器会接收到温度下降的信号。有研究发现,与常温的水相比,冰水能让大脑更快关闭口渴的神经元。这就是你为什么觉得冰水更解渴的原因。”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(滨湖院区)营养科营养医师李远碧表示,作为藏在人体深处的器官,胃通常保持着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,而冰水带着冷刺激打破了这个平衡。无论是冰水(冷刺激)还是热水(热刺激)喝下后都会在短时间内让胃的温度快速发生变化。
既然冰饮能让人觉得更解渴,那“猛灌”是否更有效果,比如在户外劳动或运动后来一次“豪饮”?据媒体7月份公开报道,福建一名19岁男孩运动完后,猛喝冰镇饮料,突然感觉胸闷胸痛,因急性心梗抢救无效不幸去世。对此,李远碧分析认为,平常状态下,冰水本身不会导致猝死,但是,在剧烈运动后骤然进入冷的环境,确实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原因。
“在高温出汗后,一次性大量饮水,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,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出虚汗等现象。”李远碧向记者释疑,特别在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,大量出汗盐分流失,此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水而没有及时补充盐分,血液中的钠离子等电解质浓度迅速下降,或可引发水中毒。
李远碧建议,高温造成大量出汗后,不宜立刻大量饮水。“可先用水漱漱口,润湿口腔和咽喉,再喝50~100毫升淡盐水,休息30分钟后,再适当增加饮水。”
冰饮解渴,但非所有人适用
冰饮不能”贪杯“,也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饮用,比如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偏头痛患者、慢性肾脏病或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,“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,或体弱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,冰食冷饮确实会给肠道带来一些刺激。”李远碧表示,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会导致胃部血管暂时性收缩,不利于消化液分泌和肠胃蠕动,消化系统功能本身就较弱的人,还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、腹泻腹痛等症状。
同时,有偏头痛病史的人饮用冰饮,易引发症状。而受到寒冷刺激的三叉神经可能会导致头部的牵涉痛,也是我们常说的“冰淇淋头痛”。“如果是特殊疾病,出入量须遵循医嘱。”李远碧叮嘱。
不建议饮用含糖和碳酸饮料
李远碧告诉记者,人体每日依靠饮水和饮食获得水,又通过排尿、出汗、呼气、排便等途径排出水。人体内每天的水分均处于动态平衡中,即:体内水分的摄入≈体内水分的排出。
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,一般健康成人,轻体力劳动的话,每天要喝1500—1700毫升的水,大约相当于普通包装矿泉水3瓶,或者一次性纸杯8杯的量。高温作业等出汗多的人群,饮水量还可适当增加。
高温持续下,如何既满足口感,又健康地饮用冰饮呢?李远碧提到,不建议一次性大量饮水或等口渴了再喝水。“当人察觉到口渴时,这已经是缺水的最后一个信号,也就是说当你感到口渴时,其实已经缺水一段时间了。”
同时,日常工作生活中,一次喝水量要够,这样才可令身体真正吸收使用,而不是随便抿一下、喝一口,这只能滋润口腔及咽喉,无法真正补水。
特别注意的是饮水卫生,“包装冷饮比现制冷饮更安全。自制冷饮或长期存放的冷饮可能出现细菌超标(大肠杆菌、李斯特菌等)。”她也建议,尽量饮用温开水,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。(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)